明代群臣之服:燕服


图:明代忠静冠服

明代文武官员燕居时所穿的便服被称为“燕服”。“燕”是指燕子,“燕居”是指古代贵族或文士闲居在家。郑玄注解说“退朝而处曰燕居”。

明代官员的燕居之服为忠静冠服。取“忠静”之名,意在勉励百官进思尽忠、退思补过,从而达到通过服装来强化意识形态的目的。一套完整的忠静冠服包括忠静冠、忠静服、深衣、素带、素履、白袜等。


图:孔府旧藏 明代七梁忠静冠

据《大明会典》记载,忠静冠始定于1528年(嘉靖七年)。形制上取古玄冠之制,冠匡如制,以乌纱覆之,两山俱列于后,冠顶仍方,中微起三梁,各压以金线,边以金线缘之。四品以下去金线,以浅色丝线缘之。冠染视品级而定。

孔府旧藏的七梁忠静冠为明代传世之物,也是现今仅存的忠静冠实物。其冠高20厘米,长径21.5厘米,短径19厘米。冠以铁丝作骨,外以乌纱裹表。中部隆起呈方形,冠顶缀七道皮制的横梁。冠沿从前到后饰凸起的的卷云纹云翅,并分别以金线缘之。冠内贴黑纱。整体制作非常精细。


图:嘉靖皇帝参与设计的燕居服示意图

外袍的形制同样定于嘉靖七年。《明史·舆服志》记载,当时的内阁大学士张璁(cōng)向嘉靖皇帝进言,希望能规范文武官员日常闲居时的穿着,并建议效法古代的“玄端”服制,定立一套标准。嘉靖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,并参与设计了一套燕居服,这就是“忠静冠服”。

外袍多以纻(zhù)丝或纱、罗制作,袍身前后缀方形补子。不同品级官员的袍服在材质、补子纹样等方面均有所差别,其中三品以上官员用云纹、丝罗,四品以下为素织。


图:明代忠静冠服

忠静服内所着深衣用玉色。带为素带,如古大夫之带制,青表,绿缘边。素履用青色、绿绦结。袜为白袜。

明朝规定,凡在京七品以上官及八品以上翰林院、国子监、行人司官,在外的各府堂官、州县正堂、儒学教官,武官都督以上,以及宗室镇国将军、奉国中尉、王府长史、审理等人在闲暇时可着忠静冠服。

set 限制解除
x1
>
<
>>
<<
O
x1